上海高校、企业协同创新 畅通成果转化全链条|avjapanese

第1 java video audio encoder河南中考

  中新网上海5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我们积极构建‘行业企业出真题、企业高校共答题、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为答案’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联合创新计划,打通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双向奔赴的‘快车道’。”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11日对记者透露。

  上海教育部门已经在商用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领域有所布局,未来将在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据了解,近期,上海市教委积极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科技园改革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大学科研创新体系变革,推动环高校创新集聚区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核爆点”。上海支持高校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转移转化体系,畅通从源头创新到成果产业化的全链条。这其中的重点工作就是支持高校聚焦相关领域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上海市教委推动高校在科研体制、人事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愿干、敢干、能干、能干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氛围和生态体系。目前申城的15所高校正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工作,其中部分高校还在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全部所有权赋权改革。

  在相关访谈中,周亚明就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作出回应。关于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布局,扩大理工农医类人才培养规模,周亚明坦言:“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另一方面很多重点产业的人才缺口比较大,比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

  经过统计,上海高校专业布局存在理工农医类专业布局和培养规模偏少,重点产业和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人才供给不够等情况。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优化高校学科布局提出了迫切要求。周亚明指出,本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就是引导和推动上海的高校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规模,更好匹配国家重点战略和上海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跟上变化。”周亚明说。为此,上海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调控,采取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理工农医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无论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上海高校集聚着8万名左右教师和80万名左右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是支撑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专注探索人类未达之境,力争产出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重大研究成果的同时,上海的高校正在积极推进AI for Science,利用AI手段推动基础研究范式变革,以AI赋能各个学科。此外,上海正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上海市教委方面表示,对于很多未来学科,我们一定要有敏感性,为学生提供更多供给。我们还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新增紧缺学科专业,调减和撤销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等。同时,上海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开展超常规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产业创新一线培养一流人才,希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完)

  数据还显示,就最近十年情况看,每创造占全国1%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民营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国企的3倍-3.4倍(2020年分别约636万和185万)。同时,国企由于集约化大生产特性,单位产出所创造就业岗位仍有下降趋势,2010年至2020年间,国企创造的就业岗位总体减少947万,约占总数的14.5%。从2015年至2020年,每增加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民企可以增加12.4万个就业岗位,而国企为负数。  上午9时50分,祭典在新北市先啬宫正式开始。钟鼓鸣响中,各界人士代表循古礼,向伏羲圣像敬献鲜花,叩首或鞠躬致敬,现场庄严隆重。

发布于:北京市
汶川地震中的“敬礼娃娃”郎铮高考637分:准备报考北大| 胡歌是来进货的吧| 多家大行存款利率将再迎下调?| 青岛电影学院一学生拒领毕业作品三等奖:国际上获了很多奖,希望评委好好看看